打鼾是什麼?為什麼會打鼾
打鼾 (又稱打呼或打鼻鼾),其實係指人在睡眠期間,因為呼吸道變窄或者受阻,空氣流通時令周圍軟組織(例如軟顎、舌頭、咽喉)震動,產生獨特的「咕嚕咕嚕聲」。根據臨床經驗,男士比女士多,年紀愈大、愈容易出現。
從解剖學角度來看,打鼾是由於上呼吸道(鼻腔和喉嚨)部分閉合引起的。每個人的頸部肌肉在睡眠時都會放鬆,但有時它們放鬆過度,導致上呼吸道部分閉合,變得過於狹窄,導致足夠的空氣無法進入肺部。

打鼾,喺香港絕對唔陌生——根據統計,根據 【PS Medical, 2025數據】大約45%男士同25%女士有習慣性打鼻鼾問題。你可能以為,只係睡得香的表徵,豈料背後可能係身體出咗狀況嘅警號。其實,愈大聲愈頻密的鼻鼾不單止困擾枕邊人,仲隨時影響自己健康!
特別要留意,打鼾有機會係睡眠呼吸中止症(又稱 睡眠窒息症 Sleep Apnoea)嘅先兆。睡眠呼吸中止症在香港50歲以上人士中,據【港怡醫院2023年數據】有高達4%男性與2%女性患病率,佢唔單止令人日間精神萎靡、記憶力減退,嚴重更會增加心臟病、中風、高血壓等慢性病風險。
今篇文章會全面解構打鼾現象:
- 由最基本的生理機制、都市常見成因、
- 到健康隱患及分辨睡眠窒息症技巧,
- 再一路講到真正有效的改善方法
- 並帶你睇睇本地真實病例、臨床數據同使用者體驗。
等你「打雷聲」由大變細,最終完全KO,夜夜好眠、精力充沛!
希望每位香港讀者都能夠釐清迷思,識得及早識別健康警號,同時掌握改善之道,還自己和枕邊人一個寧靜幸福的夜晚!
打呼發生的生理機制
喺我哋瞓覺時,支撐呼吸道的肌肉會自然放鬆,尤其是軟顎、舌頭以及咽部組織。如果這位置本身肥厚、鬆垂、或因個人結構本身窄(例如下巴短、頸粗、鼻塞),氣流就會通過一條「窄巷」——好似企地鐵尖峰時段一樣,空氣同軟組織「摩擦」,產生鼻鼾聲。
一般來講,打鼾來源包括:
- 上呼吸道(鼻腔、咽喉、口咽)阻塞
- 氣流通過時震動軟顎、懸雍垂、舌根
- 鼻腔狹窄、鼻塞,逼使用口呼吸,更易令咽部塌陷或震動
臨床發現,如果仰睡(平躺),舌頭容易墜後壓住咽部,打鼾聲更加明顯。
常見實體:軟顎、舌頭、鼻腔、咽喉
- 軟顎、懸雍垂:睡眠時會鬆弛,容易被氣流震動。
- 舌頭:肌肉放鬆後可能後墜,狹窄呼吸道成為打鼾元兇。
- 鼻腔:鼻塞或鼻中隔偏曲時,愈逼愈窄,鼻鼾聲升級。
- 咽喉:發炎腫脹或脂肪積聚,可令氣流不順。
有心人士可以用鏡觀察自己軟顎位置,發現少少肥厚、鬆垂的話,基本上就係「打雷聲」主角!
常見打鼾成因
打鼻鼾唔係一兩個原因咁簡單,背後反映咗身體結構、生活習慣、疾病與遺傳等多重因素。以下全面拆解:
1. 身體因素
- 體重過重/肥胖:頸部和咽喉脂肪積聚,令上呼吸道變窄。有研究指出,體重每上升10公斤,患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(OSA)嘅風險可增加2倍。
- 年齡增長:肌肉逐漸鬆弛,咽喉及軟顎部位易塌陷,氣流受阻機會大增。
- 性別:男性比女性高危,男士發病率往往高出女士2至8倍,而更年期女士風險亦明顯上升。
- 家族遺傳:家族有打鼻鼾或睡眠窒息症患者,自己出現打鼾機會亦較高。
2. 生活習慣
- 飲酒:酒精令咽喉肌肉鬆弛,打鼻鼾機率即時飆升。
- 抽煙:吸煙令呼吸道黏膜腫脹與發炎,加劇氣流阻力。
- 熬夜、睡眠不規律:荷爾蒙失衡,令睡眠周期混亂,打鼾機會大增。
- 睡眠姿勢:仰睡時舌頭易墜後堵住咽喉,側睡則較能保持呼吸道暢通。
3. 鼻塞或呼吸道疾病
- 鼻中隔偏曲、慢性鼻炎、鼻息肉:鼻腔結構異常或慢性發炎,阻礙氣流,逼使用口呼吸,打鼻鼾隨時升級。
- 呼吸道發炎/扁桃腺肥大:咽喉組織增生、腫脹時更容易阻塞。
4.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(OSA)與打鼾關係
- OSA係香港最常見嚴重打鼻鼾成因之一。呼吸道睡覺時不斷塌陷,造成頻密「呼吸停頓」同缺氧,打鼾聲愈大愈易有潛在健康風險。研究指有五成打鼾者同時患有睡眠窒息症,冇理會隨時心血管、腦血管都出事。
咁多原因之中,肥胖、年齡、鼻腔/咽喉結構、生活習慣係最常見;但唔論咩時候,只要打鼻鼾頻密或聲音響亮,都建議盡早檢查身體狀況,搵返健康睡眠!
打鼾對健康的影響與風險
你以為打鼻鼾只係夜晚「打雷」?其實佢對身體健康嘅影響,遠比你諗像中嚴重。
睡眠質素受損,白天疲倦、注意力下降
打鼾會令睡眠周期不停被打斷——夜晚瞓得「唔夠深」,隔日起身就覺得攰、頭腦模糊、注意力唔集中。有時甚至要靠咖啡同能量飲品頂住一日,影響工作效率同生活質素。
潛在健康危機:睡眠呼吸中止症、心血管疾病
長期打鼻鼾者,有五成同時患有「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」(OSA),嚴重情況更會出現夜間呼吸暫停,令身體缺氧。「抽氧罐」都幫唔到你——持續缺氧對心臟負擔好大,增加高血壓、心律不整、心臟病、中風、糖尿病、肥胖等風險。有醫生直言:「嚴重OSA患者死亡風險增加2.5倍!」小兒科唔止咁簡單。
打鼾是否需要看醫生?如何分辨普通打呼與病理性打鼾
- 普通打呼:偶然出現,聲音唔算特別大,冇明顯呼吸受阻跡象。
- 病理性打鼾/睡眠呼吸中止症:
- 鼻鼾極大聲,間中出現呼吸停頓(瞓覺「停一停、喘一喘」)
- 朝早起身仍然非常疲倦、頭痛、口乾
- 日間精神明顯下降,注意力、記憶力受影響
- 伴侶留意你睡覺有窒息動作
一旦發現打鼻鼾持續出現上述情況,建議及早求醫,做睡眠檢測與評估!唔好只靠自己估,「打雷」唔代表冇事!
全面改善打鼾方法(實體/方案)
其實改善打鼾唔單止係醫生「一錘定音」,生活習慣配合先係王道!結合全球權威指南同香港臨床經驗,以下係最有效嘅多元方案:
1. 生活習慣調整
- 減重:減少頸部脂肪,開闊氣道。肥胖係打鼾及睡眠呼吸中止症嘅頭號元兇,體重每減10%已可大幅減低夜間呼吸障礙風險。
- 戒煙酒:煙酒令鼻咽腫脹、肌肉鬆弛,誘發或加劇打噴嚏;戒煙後有用家反映,兩星期內鼾聲明顯收細。
- 改善睡姿:側睡會令舌頭避免倒墜氣道,簡單一個網球縫喺睡衣背脊都可能令仰臥次數大減!(真有用過嘅朋友表示有效)
2. 醫療方案
- CPAP呼吸機:臨床證據最強,持續正壓氣流保障夜間氣道暢通,正貨認證機器如ResMed、Philips用家滿意度高,已成為治療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嘅黃金標準。
- 口腔矯治器:如止鼾牙膠,由牙醫度身訂造,將下顎輕微前移,為輕/中度患者常見選擇。
- 手術治療(耳鼻喉科):扁桃腺或咽喉結構問題可考慮微創手術,如射頻消融、懸雍垂重塑等,適合藥物、機械治療無效者。
- 肌功能訓練:練習舌頭、口腔及咽部肌肉,強化結構減少軟組織震動,是歐洲新興治療趨勢【psmedical.com.hk/thaisleepwellness.com】。
3. 自我檢查及睡眠檢測
- 居家睡眠檢測(PSG):如身體經常攰、早上頭痛/口乾、有窒息現象,建議預約家用或醫院多頻道睡眠檢查,及早發現問題,專業診斷對症下藥。
- 簡單評估(STOP-BANG量表、手機APP):如得分高或鼾聲響徹雲霄,建議搵醫生跟進。
4. 小貼士
- 保持鼻腔暢通:長期鼻塞可用生理鹽水洗鼻,或鼻腔擴張貼輔助。
- 避免食夜宵/過重晚餐:臨睡前進食易令胃壓增加,橫膈膜受壓咳喘及鼾聲加重。
- 充足且規律睡眠週期:熬夜會打亂作息,令氣道肌肉更易鬆弛。
- 適度運動:強身兼練氣,有助提升氣道肌肉張力。
專業建議: 打鼾唔係注定不能改變,只要配合正確生活習慣、適時尋求專業協助,大多數朋友都可以逐步擺脫「夜半打雷」煩惱,享受真正健康好覺!
打鼾改善常見產品與應用方案
香港市面有唔同方法同產品可以針對打鼾問題,特別適合因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(OSA)困擾的朋友。以下精選實用方案:
1. CPAP呼吸機原理及使用
睡眠呼吸機 CPAP(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,連續正氣壓呼吸機)係國際認可治療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(OSA)的標準。原理好簡單:機器會將空氣加壓,再經由鼻罩或全面罩「穩定咁」將氣流送入上呼吸道,物理性地撐開咽部,防止夜間呼吸道塌陷或狹窄。用家只需喺瞓覺時配戴面罩,配合機器壓力,保證呼吸道保持暢通,大大減少打鼾、缺氧及夜醒次數。常用品牌包括ResMed、Philips,每晚定時洗面罩保證衛生就無大問題。
2. 口腔矯治產品推薦
有啲朋友唔適合用CPAP或只屬輕至中度打鼾,可以考慮口腔矯治器(如止鼾牙膠)。由牙醫度身訂造,原理係將下顎微微前移,增加氣道空間,減低軟組織震動。用家一般反映適應約一兩星期,口腔健康者尤其適合;長遠配戴需定期檢查,確保牙齒及咬合無損壞。
3. 手術方法簡介
當結構問題嚴重、或非侵入式治療無效時,可考慮手術:
- 鼻腔或咽喉結構矯正手術(如鼻中隔矯形、扁桃腺切除)
- 懸雍垂顎咽成形術(UPPP):切除及重塑過多軟組織,擴大氣道
- 射頻消融:利用熱能縮減咽部組織,屬高效微創療法
- 高階如舌下神經植入(植入神經刺激器):最新科技,適合特定OSA患者
所有手術均建議由經驗耳鼻喉科醫生評估同主理,嚴格個別化治療。
4. 鼻腔保健及抗敏產品
- 鼻腔擴張貼:外用貼片以機械方式撐開鼻翼,減低鼻塞。
- 鼻腔噴劑、生理鹽水洗鼻:針對過敏或鼻炎時減少分泌物,保持氣流暢通。
- 抗敏枕頭、除塵蟎床單:對慢性敏感人士有莫大幫助。
香港都市人生活節奏快,夜晚睡覺卻成日俾「打雷聲」煩住——但打鼻鼾唔係宿命!回顧全文,打鼾成因包羅萬有:體重、年齡、性別、鼻部健康、咽喉結構、飲飲食食、作息混亂等等。你愈了解自己情況,愈能對症下藥。
改善之道,生活習慣永遠係第一步:減重、戒煙戒酒、養成早睡側睡好習慣,連鼻塞都要勤清洗。配合醫療方案——CPAP呼吸機、止鼾牙膠、手術等新科技——根據專業評估個人體質同嚴重度,絕大部分朋友都有明顯改善。記住,鼾聲大唔等於冇事,反而要正視長遠健康風險。
如果你對自己情況有疑問──例如經常鼻鼾巨大、大幅鼾聲停頓、日間極度睏倦、頭痛記性差等,千祈唔好怕煩,主動搵專業醫療團隊/耳鼻喉科醫生查詢,或預約家中睡眠測試,未雨綢繆,安枕無憂。
FAQ 常見問題
1. 打鼻鼾係咪等於睡得好?
唔一定。打鼻鼾成因多,包括呼吸道阻塞、軟顎鬆弛、肥胖等,並唔代表睡得香,反而可能係健康警號。
2. 打鼻鼾有咩健康風險?
長期打鼾會令睡眠中斷、日間疲倦,嚴重可引致心臟病、高血壓、中風等心血管疾病,往往與睡眠呼吸中止症(OSA)有關。
3. 咩人容易打鼻鼾?
男性、中年人、肥胖、下巴/頸粗、鼻塞、扁桃腺肥大者更高危,有家族史者亦高風險。
4. 打鼾聲好大正常嗎?
否。鼻鼾聲愈大,氣道狹窄、震動愈嚴重,有機會係睡眠窒息症警號,建議求醫檢查。
5. 如何分辨普通打鼻鼾同病理性打鼾?
普通打鼻鼾仍有規律,病理性打鼾多伴隨呼吸停頓、夜醒、晨起極度疲倦,甚至日間打瞌睡,宜做睡眠測試。
6. 打鼻鼾有咩改善方法?
減重、側睡、戒煙酒、鼻腔清洗、配戴口腔矯治器或CPAP呼吸機等,按成因及嚴重度選擇合適方案。
7. CPAP呼吸機作用及如何使用?
CPAP持續輸送正壓氣流,物理性撐開呼吸道、預防塌陷。用家只需睡覺時配戴鼻罩/全面罩,保持氣道暢通,效果顯著。
8. 鼻塞/鼻炎會唔會影響打鼻鼾?
有。鼻腔結構異常、慢性鼻炎、鼻塞會阻礙呼吸,令口呼吸、打鼻鼾機率增加,建議醫生治療原發鼻部疾病。
9. 小朋友都會打鼻鼾嗎?
會。兒童如有扁桃腺、腺樣體肥大或鼻塞,打鼻鼾同時呼吸道阻塞機率高,需及早求醫,避免影響生長發育。
10. 打鼻鼾要唔要睇醫生?
如偶然出現,一般無需過度擔心,但若持續性、大聲、或伴有呼吸停頓、日間極疲倦、記憶力下降等症狀,應盡早求醫及睡眠檢查,以防嚴重健康問題發生。